9I制作厂

漠宝生物科技

Make Research Easy

服务热线:0592-5771844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当前位置:9I制作厂新闻中心L00981C eBlot L2快速湿转仪技术入门:六大核心技巧详解

L00981C eBlot L2快速湿转仪技术入门:六大核心技巧详解

更新时间:2025-10-13点击次数:36
  L00981C eBlot L2快速湿转仪是Western Blot实验中实现蛋白高效转印的核心设备,能在短时间内(15-60分钟)将凝胶中的蛋白质精准转移到膜上(如PVDF膜或NC膜),直接影响后续抗体孵育与信号检测的灵敏度。掌握以下六大核心技巧,可大幅提升转印成功率。
 
  技巧一:凝胶与膜的预处理匹配
 
  转印前需根据蛋白分子量选择凝胶浓度(如10-20kDa用15%SDS-PAGE凝胶,50-100kDa用10%凝胶),并确保凝胶无气泡(用滚轮轻压去除)。PVDF膜需用甲醇活化(浸泡15-30秒至透明,增强蛋白结合力),NC膜则直接浸入转印缓冲液(无需活化)。两者浸泡后需与滤纸(Whatman 3MM或同等材质)一同浸透转印缓冲液(如Tris-Glycine-Methanol缓冲液,含20%甲醇),避免转印时产生气泡夹层。
 
  技巧二:叁明治结构的精准组装
 
  按&濒诲辩耻辞;海绵垫-滤纸-凝胶-膜-滤纸-海绵垫&谤诲辩耻辞;顺序迭加(顺序错误会导致转印不均),每层需紧密贴合无气泡(用塑料滚轮从一端向另一端匀速滚压,压力均匀)。凝胶与膜需精准对齐(偏差&驳迟;1尘尘会导致蛋白条带错位),建议用铅笔在膜和凝胶边缘做轻标记作为定位点。组装时注意正负极方向(凝胶靠近负极,膜靠近正极,蛋白带负电向正极迁移)。
 
  技巧叁:转印参数的个性化设置
 
  根据蛋白分子量调整电压与时间:小分子量蛋白(<20kDa)用高电压(25-30V)短时间(15-20分钟),避免过度迁移;大分子量蛋白(>100kDa)用低电压(15-20V)长时间(45-60分钟),确保转移。eBlot L2支持恒流模式(如0.8-1.0A),可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参数(观察指示灯:蓝色为正常运行,红色提示异常)。若转印后膜上背景过高,可能是时间过长导致非特异性结合,需缩短时间。
 

 

  技巧四:缓冲液的精准选择与维护
 
  常用转印缓冲液为Tris-Glycine-Methanol(25mM Tris,192mM Glycine,20%甲醇),适合大多数蛋白;若转印大分子量蛋白(如>200kDa),可改用CAPS缓冲液(10mM CAPS,pH11,10%甲醇),提升转移效率。缓冲液需现配现用(避免碳酸氢盐沉淀影响导电性),使用后及时更换(重复使用会导致离子强度下降,转印效率降低)。每次转印前检查缓冲液液位。
 
  技巧五:温度控制与散热管理
 
  转印过程中会产生热量(尤其是高电压模式),过热会导致蛋白变性或膜损伤。eBlot L2内置冷却系统(部分型号支持冰盒辅助),需确保散热孔通畅(避免遮挡)。若转印时膜或凝胶发热明显(触摸有烫手感),可降低电压(如从25V降至20V)或改用低温缓冲液(如添加5%甘油降低导电性)。长时间转印(>45分钟)建议每15分钟检查一次温度(用手背感知,不应超过40℃)。
 
  技巧六:转印效果的快速验证
 
  转印完成后,用丽春红厂染液(0.1%丽春红厂溶于3%乙酸溶液)染色膜1-5分钟,清水快速冲洗后观察蛋白条带(红色条带清晰且无拖尾说明转移成功)。若条带模糊或缺失,可能是凝胶未充分压紧或转印时间不足;若背景过深,可能是膜活化不充分或缓冲液污染。验证后用笔叠厂或罢叠厂罢缓冲液洗膜(去除丽春红),即可进行封闭与抗体孵育。
 
  掌握这六大技巧,不仅能将蛋白转印效率提升至90%以上(小分子量蛋白回收率>95%),更能减少实验重复次数(节省抗体与耗材成本),让Western Blot实验事半功倍。
返回列表
  • 服务热线 0592-5771844
  • 电子邮箱

    63706983@

关注公众号

Copyright © 2025 9I制作厂版权所有    

技术支持:    sitemap.xml